目前分類:平台生態圈的機制設計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個平台到底要靠什麼獲利?

 

Ch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  [建立用戶過濾機制] 這篇有提到,平台在追求壯大規模的同時,也要能設定可過濾掉造成平台價值低落用戶的機制,避免讓平台受到這類用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建立用戶過濾機制] 也提到除了透過如『實名制』或『評分制』等作為用戶過濾的機制,平台企業也可透過某些『策略』限制哪些人可以加入來此平台。

 

Ch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有些人會對 APPLE 這麼有感覺,成為一個粉到底的果粉?因為這些果粉從情感層面跟這個品牌有了強烈的連結。

一個品牌若只能在價格、顏色、規格吸引消費者,那很容易就被其他品牌取代。最厲害的品牌應該要能讓消費者從心裡就認同這個『品牌』,對這個『品牌』投入情感才能獲得長期的支持。

文章標籤

Ch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營一個平台當然是需要獲利,就算不獲利也要有錢能維持平台的營運,所以就要有辦法從平台中各邊的群眾中獲取能支持平台營運或成長的費用。

每一個平台的邊都可能帶來收益或產生支出,平台企業可以選擇補貼某一個邊的群體,催化此群體使用者數量的成長,進而吸引另一邊群體支付更多費用,作為支付費用的的群體即為『付費方』、而被補貼的群體即為『被補貼方』。

文章標籤

Ch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 [激發網路效應] 此篇中有提到『負面』的網路效應,也就是某些成員加入此平台,造成其他使用者的使用意願、降低平台整體價值。

例如:有些企業為了低成本的發佈廣告,在徵才平台登入取得求才者的聯絡資訊,就開始濫伐廣告給求才者,造成求才者使用此平台上的困擾,嚴重可能讓求才者認為此平台的『求職服務』並不專業,紛紛離開此平台,造成及大損失。

文章標籤

Ch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台要服務連結的的『邊』決定後,就開始要思考如何讓邊與邊之間以及每個邊內各成員之間的互動、除了願意讓用戶願意一直使用此平台,也讓用戶願意號召親朋好友加入這個平台。

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要運用『網路效應』達到此目的。『網路效應』可分成以下兩類:

文章標籤

Ch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典型的平台企業連結了兩個不同的『群體』(或稱為一個『邊』),例如露天拍賣的『賣家』群體與『賣家』群體、104 人力銀行的『徵才方』群體與『求職者』群體。

傳統的商業生態圈是單向流動的價值鏈由一端代表『供應成本』、另一端代表『收入』,而由平台模式搭建而起的生態圈的每一邊都可能代表收入與成本,每一邊的使用者也都在等另一邊的使用者前來使用此平台

文章標籤

Ch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設計一個平台的機制有幾個項目要考慮:

1. 定義多邊市場:要先定義這個平台所提供個服務需要串接幾個『邊』,一個邊代表某個類型的群體。

文章標籤

Ch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