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建立用戶過濾機制] 這篇有提到,平台在追求壯大規模的同時,也要能設定可過濾掉造成平台價值低落用戶的機制,避免讓平台受到這類用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建立用戶過濾機制] 也提到除了透過如『實名制』或『評分制』等作為用戶過濾的機制,平台企業也可透過某些『策略』限制哪些人可以加入來此平台。

 

《平台革命》此書中認為一個平台任一個『邊』都要能開放機會讓想加入此邊的人成為此邊的成員。若是由平台企業自行決定的,就不能算是一個『邊』。

例如,

製造搭載 iOS 的載具 (如 iPhone) 的『硬體廠商』是由 APPLE 自行決定,所以『硬體廠商』就不能算是 iOS 生態中的一個『邊』

而製造搭載 Android 的載具(如 Android Phone) 的『硬體廠商』並不是由 Google 自行決定,而是各家『硬體廠商』(如 Asus, HTC 等)都可以使用 Android 系統製造自己的智慧型載具。所以在 Android 生態中,『硬體廠商』就屬於一個『邊』

 

(想想看,當我們買 iPhone 時,大部分只會在意是要買 iPhone6, iPhone6s 還是 iPhone99s,幾乎不會在意這隻 iPhone 是誰製造的。但買 Android Phone 時,就會考慮要買 Asus、HTC、Sony 還是 Samsung )

 

所謂的『平台企業也可透過某些『策略』限制哪些人可以加入來此平台。』,意思就是並不是只有『完全開放式』與『完全封閉式』兩種機制。也就是說,可以設立一種審核條件,管制式的開放讓符合這個條件的人加入此平台。

 

例如

在相親網站,大多會設定『成年人』這個條件才能加入會員,也就是說並不是完全開放所有人都可以加入此平台,只有符合『成年人』條件的人才能加入。這就是一種『管制式策略』

 

簡單的說就是,平台的一個邊必須是『開放式』的,當中又分為『完全開放式策略』以及『管制式開放策略』。

若是由平台企業『完全封閉式』指定某個群體,就不能算是此生態圈的一個『邊』

 

底下從《平台革命》中摘要針對 Android 平台生態圈 以及 iOS 平台生態圈的比較:

 

Android 生態圈

Android 平台連接四個邊:

手機製造商:Asus, HTC, Sony, Samsung 等

廣告商: Google 獲利關鍵

軟體製造商: Google Play 上的 App 軟體開發, 目前還是非常寬鬆的審核機制,除了違背重大議題,幾乎所有 App 都能上架。

手機用戶: 目標消費族群

平台革命-Google 生態圈.png

 

iOS 生態圈

iOS 平台連接三個邊:

廣告商:相較於 Google,APPLE 在這塊的獲利少非常多。

軟體製造商:App Store 上的 App 軟體開發, 為了保持在 App Store 上 App 的品質,目前還是非常嚴謹的審核機制,申請上架的 App 容易被 App Store 退審。但 主要是靠這塊獲利 ( 向 付費 App 拆帳 )

手機用戶:目標消費族群

平台革命-iOS 生態圈.png

 

 

 

以上為個人對《平台革命》此書的針對『平台生態圈的機制設定』主題,針對『開放式策略 vs. 管制性策略』的摘要

 

針對此主題《平台革命》還有說明以下議題:

 

[定位多邊市場]

[激發網路效應]

[建立用戶過濾機制]

[設定付費方與被補貼方]

[賦予用戶歸屬感]

[決定關鍵獲利模式]

 

會陸續在其他篇做簡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