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什麼產業都在講『數據力』的時代,若跟客戶(或跟你主管)討論市場營銷策略沒提到『使用者行為』跟『數據』這幾個關鍵字,完全沒專業形象可言..

 

透過這個XXX機制,我們可以追蹤到YYY這類的使用者行為,然後針對蒐集下來的OOO數據結果,就能針對達到ABC這個目標擬定更有效的策略』

講到上述藍字時若能再搭配交響樂指揮家時而優雅、時而有氣勢的手勢,大概就可以有好像有一點點專業的感覺...

 

但是,客戶(或你主管)真的沒這麼容易被迷惑,沒有一點內涵,就算把整個命運交響曲指揮完也沒人理你

為了有這部分的內涵,所以今天一口氣餵食了這本 《指尖下的大數據:運用Google Analytics發掘行動裝置裡的無限商機

 

0010738908.jpg

 

這本《指尖下的大數據:運用Google Analytics發掘行動裝置裡的無限商機》完全提很複雜的數據計算方式的,用很容易理解的例子說明如何解讀 Google Analytics (簡稱 GA) 上的數據所代表的含意以及如何透過 GA 蒐集這些數據和 GA 有提供哪些指標可以使用。因為行動裝置是目前品牌企業最能有效貼近目標客群的媒介,所以這本主要是針對使用 Mobile GA 對行動應用進行數據追蹤做說明,個人覺得滿適合準備要跨入或剛跨入數據分析領域的朋友。

(想知道指尖經濟是什麼請看這篇:指尖經濟正夯:行動決定未來)

 

最最基本的問題:為什麼要做數據統計?"因為別人在做啊!" 實在是沒這麼膚淺,書中從下述方向作說明:

1) 掌握『事後反饋』

這段要很重要所以摘要一下,目前很多 APP 都以『外部行銷』的觀點來實現所謂的『即時把握』,卻少有業者以『內部行銷』的思維來掌握重要的『事後反饋』

外部行銷是指『APP經營者以自身營運利益為考量,試圖讓顧客接受業者所提出的各項行銷方案』,白話就是 "APP 經營者自以為這些行銷活動一定可以吸引顧客,可以達到期望的行銷目的"。這是目前很多 APP經營者常有的行為,而這個行為很容易造成不如預期的結果。

 

內部行銷是指『APP 經營者除了考量自身營運利益外,更能夠站在顧客立場,替他們設想哪些內容是他們最需要、或哪些即時行銷的規劃最能夠在指尖潮流中派上用場』,白話就是 "APP經營者是透過仔細的研究及從數據評估並理解顧客的想法及行為來擬定行銷方案"

 

要如何理解顧客的想法呢?『事後反饋』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機制,也就是紀錄每一次的行銷活動的數據(或目標族群在APP上的各種使用行為數據),再去分析及理解這些數據背後的意義。那『事後反饋』要怎麼取得

 

2) 『事後反饋』取得方式

最傳統的方是就是透過問卷的方式來取得,但你仔細想想,當有人叫你填問卷時,真的都會出自自己的本意來回答嗎?研究指出,當知道自己是被觀察者時,會改變自身的行為傾向。簡單的說....就是會有人出於『禮貌性』或是『惡意』回答問卷內容,導致問卷失準。所以透過記錄使用者最自然的方式操作 APP 時的行為,是最能真實反應使用者行為的方式。

 

除了說明指尖經濟以及數據蒐集的重要性外,針對以下 APP 與使用者互動不同階段該作的數據分析以及數據意涵解讀做說明

 APP 開發完成的上架及推廣 -> 使用者下載完成後開啟及開始實際操作 APP  -> 最大化使用者的指尖轉化效益(例如以線上購物電商 APP 而言,最直接轉化效益就是讓使用者下單付費)

1) APP 開發完成的上架及推廣

如何透過數據資料知道 APP 都是從那個管道被使用者知道且下載的,以便決定要如何行銷此 APP 進而增加增加下載量

2) 使用者下載完成後開啟及開始實際操作 APP

每個使用者操作 APP 的行為,包含多久開一次 APP、什麼時間點會開啟、每次開 APP 都使用了哪些功能、平均停留多久等

另外還包含,APP 當機狀況、APP 版本等資訊最使用者操作 APP 的影響

3) 最大化使用者的指尖轉化效益

透過每個使用者的行為數據,決定要再那個環節加強讓使用者執行轉化動作

例如,使用從數據得知使用者有將商品加入購物車,但卻沒有購買。針對這個行為是不是要在某個環節讓使用者將商品加入購物車後,透過某些機制能繼續完成下單付款動作。

 

(這與集客力觀念相呼應,所以可以參考此書《打造爆紅集客力-成功新創企業都在用的19種行銷密技》提及的一些觀念)

 

此書最後還有針對不同使用情境(如餐飲、穿戴式裝置、智能家居、航空運數..等) 簡介可以如何透過數據找到更多可能。

arrow
arrow

    Ch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